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具有碎片化、跳跃性、去中心化、反说教等特点,结合教育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在短期内广泛应用。微课的教学设计与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要体现教育学理念,又要体现心理学特点。论文网
经调查发现,初中学生普遍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相对比较枯燥,而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采用微课等手段进行教学后,原本单调乏味的信息技术课程也是很有趣的,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效率显著提高了。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活动,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具体阐述微课的教学设计与开发过程。
2 微课概述
2.1 微课的含义
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指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呈现的,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热点等)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1]。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作为微课主要载体的视频是一种富媒体。结合互联网与社交化等内容的视频,既包含了图文音像等内容,又以时间轴为主线的碎片化内容特别符合信息化时代下年轻人吸收知识的方式。
黎加厚教授提出注意力十分钟法则[2](如图1),即人的注意力在学习最开始的十分钟,是最集中的,也是学习效率最高的,这也是为什么要求微课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超过了十分钟,人的精神出现怠倦,不愿意再仔细看下去,那么微课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学生注意力的10分钟法则
微课的实质是短小精悍(撼)[3],即视频时间长度短;微课主体小;微课的设计、制作和讲解精良;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微课力求在十分钟里说清楚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不宜过多过杂,知识点要清晰明确,并且创意十足,让人看一遍就能记住视频中教授的知识点,非常有意思。所以就不难理解,像辅助教师讲课的多媒体课件和课堂教学实录的视频切片等内容不是微课的范畴。
微课的口号是“见微知著,小课堂大教学”,其理念是“以小见大,用微课堂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当的让学生动手做”,其宗旨是“关注孩子每一个微变化,从小处着手,创建一个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因此微课的精髓在于“微”,即要从小处着手,关注微变化,从细微处影响学生,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与环境。
微课符合目前信息化环境下的新教育理念:脱离工业模式的教育生产模式,抛弃依循速食的模式,教师也要脱离线性思维,强调从众和标准化的教育,重视每个人的情况;教师要了解一个人的成长,鼓励学生发展多样化、个性化,使用微课等信息技术手段,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给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和学习步调,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生活中茁壮成长。文献综述
2.2 微课的发展
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cGrew 教授所提出的60 秒课程( 60-Second Course);
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T. P. Kee 提出的一分钟演讲( 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 );
2008年,美国圣胡安学院David M. Penrose正式提出微课(Microlecture)概念;
2011年,李玉平老师制作教研小视频来展现“三小”研究方法及成果,后来被称为“微课程”;
2011年,胡铁生老师将“优秀课例片段”演化提升为“微课”,并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