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致谢 16
一、思想品德课程呼唤生命化教学
(一)生命化教学的内涵
生命化教学来源于生命化教育,它是以教师与学生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发展的过程。 它追求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包括个体的人格心灵的完整、人的个性发展和情感的满足三个方面。
关于生命化教学是什么?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一九九三年,是由黄克剑教授提出的。他将生命化教学划分为三个价值向度。一是授受知识;二是开启智慧;三是润泽生命。冯建军先生认为,生命化教学是在“融化”生命的教学,把生命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使教学过程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
通过阅读诸多学者(包括赵云红、王北生、叶新安等)关于生命化教学的论述来看,本人把生命化教学意义归纳为三个层次,即尊重生命、发展生命、提升生命。简言之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以生命质量的发展为基础,在互动式活动中使学生不仅学会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完善生命,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实现生命的价值。
(二)生命化教学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应有之义文献综述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它以马列zhuyi、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zhuyi、集体zhuyi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zhuyi的共同理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1)时代发展的需要。认为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为“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群体本位形态”。该阶段以自然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教学以划一性为根本,消除生命的独特性。第二个阶段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个人本位形态”。该阶段以市场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虽然人的主体性得到伸张,但是教学却体现出功利色彩,独尊知识技术教育,边缘化人文教育。 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发挥其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作用。而初中阶段恰好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生命化教学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2)教育的发展和新课改的呼唤。随着教育的发展,我们渐渐发现了传统的应试教学存在众多的弊端,素质教育应运而生。尽管这些举措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还是关注不够。梁启超说:“少年强,中国强。”总提出中国梦,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生命化教学是中国梦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新课改提出“以学生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知识课堂”,关注生命自身发展,贴近生活实践,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力求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情感、在情感体验中探寻真理、在真理探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3)初中思想品德课与生命化教学的一致性。初中思想品德课与生命化教学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理念一致。两者都凸显了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其次,目标一致。最后,初中思想品德课能够在内容上凸显生命化教学。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主要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所选择的内容应尽量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的编排和呈现,不仅要符合课程理论的内在逻辑,还要遵循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遵循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生活体验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