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争抢活动空间。例如区域游戏中的桌面游戏,幼儿往往为游戏而选择更好的位置,这时便会去争夺座位;在建构活动中,为了建构自己的作品去争夺地盘,户外活动中,抢夺滑滑梯等大型玩具等,这些事件的发生往往对幼儿的安全健康带来很大的隐患,容易造成幼儿身体受伤。
第三、故意欺负性行为。幼儿故意挑衅、无故欺负别人,有这种类型行为的儿童大多数心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这种类型冲突不仅会使承受一方的儿童带来身心的伤害,还会给冲突方儿童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第四、报复打击性行为。当幼儿遭到他人的批评谩骂或者攻击,对此表现出极度的生气与不服,从而实行报复还击,包括语言上的辱骂和肢体动作上的攻击,例如咬,抓,踢等行为,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1.2.3 偶然性冲突
顾名思义,偶然性冲突的发生是偶然的,即是幼儿无意中引起的对立。例如幼儿不小心蹭了另外一名幼儿,而使另外一名幼儿误认为是在攻击他,导致偶然性冲突的发生,而冲突发生之前幼儿并没有积极或消极的动机。
2 幼儿同伴冲突出现的原因分析
根据同伴冲突表现的类型,可以分析出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主观因素。
2.1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两种:遗传和成熟
2.1.1 遗传
主要是幼儿个性心理特征的表现,心理遗传学认为,孩子的性格一半是来自于父母基因的遗传,包括直系亲属的DNA遗传以及血型遗传;另一半则来自于后天环境的影响。所以遗传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幼儿的气质类型,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孩子间就表现出了明显差异,也就是气质类型的差异。大多数儿童的身上,早期所表现出来的气质特征以后会一直保持不变,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但是也存在着后天的环境影响使其改变。根据巴甫洛夫的气质类型论,如下气质类型的幼儿产生冲突行为可能性较大:胆汁质类型的幼儿,具有精力旺盛,刚强,易感情用事的特征,极易激动,不易约束,属于不可遏制型,在同伴交往中发生同伴冲突的可能性非常大,同时极有可能发生攻击性行为;多血质类型的幼儿,活泼好动,反应灵敏,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兴奋,因为情绪上容易波动不稳定,也给在同伴交往中引起同伴冲突带来了可能性。文献综述
2.1.2 成熟
成熟主要是生理年龄。幼儿语言发展并没有完善,当幼儿同伴交往中遇到问题时,语言的不完善常常会导致幼儿发生肢体动作行为,从而引起身体动作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对抗冲突。随着年龄增长和语言的逐渐发展,幼儿便学会了协商等交往手段,不再靠直觉行动来解决问题。
2.2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家庭、教育和环境,对于幼儿来说,也可以将其分成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三个层面。
2.2.1 家庭
第一、家庭教养方法和态度。比如过分溺爱、专制、忽视、保护等等。过度保护型的教养态度会使幼儿缺少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也就难以学会同伴交往的技能;而溺爱型的教养方式则会使幼儿只会接受爱,而不懂得付出爱;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幼儿没有主见,不懂得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幼儿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可是父母却没有及时的纠正,使幼儿的行为产生很大的问题,例如喜欢和别人打架等等。
第二、家庭的结构。主要有两种,单亲家庭和隔代家庭。由于父母一方离世或父母双方离异对未成年的孩子会产生心理上的问题和压力,他们会表现出消极的生活态度和不良的心理问题。情绪和情感不稳定,甚至有抵触和敌视的心态,这种问题对年龄大的幼儿影响比较明显。隔代家庭的影响主要是在隔代教育上,也就是祖辈对孙辈的教育,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老年人文化素质不高,对孩子疏于管教。老年人又最容易溺爱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以至于孩子形成了自私、任性、暴躁的不良性格。这些都是会导致孩子产生冲突行为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