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分析,国内外已经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并且这些研究也已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易雯静的《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的修编及其特点研究》,主要借鉴了国内外文献和已有资料,结合开放式调查所获资料,重新验证了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得出了小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是一个一阶13因素,二阶3因素的多维度多层次结构模型;不同学业成绩,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适应性发展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6]。但总的来说,就小学生这个研究对象来看,目前国内外关于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学生、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而对幼儿及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系统研究、定量研究相对较少。事实上,人的心理素质是一个逐渐内化、动态发展的自组织系统,对幼儿和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助于及早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从研究领域上看,目前国内外关于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以及心理素质测试工具的编制等方面。而对于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涉猎较少。其中国内的张大均,刘衍玲,郭成编写的《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中得出了一下结论:(1)学业成绩高分组心理素质优于学业成绩中等组和低分组,学业成绩中等组优于学业成绩低分组。(2)分年级看,不同年级不同学业成绩组的小学生在心理素质因素上的差异有不同。(3)学业成绩高分组学生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较好的学业水平层次、学业成绩中等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中等水平层次上,而学业成绩低分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不好的水平层次上[7]。
如今学生学业负担愈发重,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制定合适的心理素质量表来研究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通过量表结果来了解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因素,从而能够在实际中题型学校、家庭等,来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及时矫正,正确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过程
(一)被试
从上海虹口区分别选取两所重点学校以及两所非重点学校,每所学校对三至五年级学生进行施测,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人数50人,每所学校共150人,总共施测对象600人。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76份,其中男生281份,女生295份,年龄在8-13岁之间,3—56年级的人数分别为199,182,195。
(二)工具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三)过程
本量表以刘衍玲、张大均编制的《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为蓝本,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原量表在最初时能够基本满足小学生心理素质测量的需要,但是在使用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题项太多,不适合对小学生进行施测。因此,为了更好的将量表应用于不同地区的小学生,根据原量表在施测后的数据结果,对原来的因素进行整合以及增删。
在确定最后的量表前,先进行了预测,我随机抽取了一部分施测者,分别是二至五年级的学生,其中二、三年级学生各5名,四、五年级的学生各3名。在施测过程中,二年级的学生明显对量表中的多数题目表现出不理解,完成量表较为困难,并且调查后显示,随机抽取的5名二年级学生成绩中等或以上。而三、四、五年级的学生的施测结果显示,三年级学生对部分题目存在疑问,四、五年级的学生相对较好,疑问较少,但是所有学生在我们将有疑问的题目进行解释后,都能理解接受。并且随机抽取的三、四、五年级的多名学生成绩也较均衡。因此,综合他们的年龄以及知识理解水平,以及由于上海虹口区的学校实行“五四学制”,我们决定最后测试对象为三至五年级较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