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同事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入性大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3、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生物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实验知识的机会,开阔学生的视野。
虽然多媒体教学优势明显,但是在这一领域仍然存在问及亟待解决:
1、缺乏适应能力。
当学生使用一个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的时候,通常智能按照既定步骤顺 序执行,课件各页面之间的流动时固定的,一旦设计好,就无法改变,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中的不同阶段进行动态调整,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虽然有的课件可以预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进行学习或者通过菜单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但其划分明显不细,且不能根据学生的当前水平和学习中的变化去指导学生,生成不适合他们的题目。缺乏适应能力是当前CAI课件的普遍问题。
2、演示取代了互动。
课堂操作是学生掌握知识、反馈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多媒体走进课堂后,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缺少了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缺少了应有的思维与语感训练,因而,一堂课下来,学生感觉到老师眼花缭乱的演示,而学生知之甚少。
3、缺乏创造能力。
当前,创造教学已被公认为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也应为创造教育服务。而目前多媒体课件无论从教学过程还是教学形式来看,都显得单调乏,缺乏创造性。不外乎知识介绍,操作练习、单元测验资料查询等形式。从内容上看其实质仍是课本搬家,教师搬家。长此以往,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了。
4、本末倒置,过分追求大容量、快节奏。
多媒体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已成事实,这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凡事皆有“度”,适“度”才有可能收到好的效果;过“度”则会适得其反。教学情况千差万别,不能单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对待。当前多媒体教学已形成热潮,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必要做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一哄而上,势必带有盲目性。人人赶时髦,难免产生负面效应。多媒体不是惟一选择,三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问题,为何要费力做成多媒体呢?多媒体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而不能本末倒置,陷入误区。教学要从实际效果出发,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不能一以多媒体代之,搞教学手段的“一刀切”。
5、课件制作费时费力。
有的老师为了把课件制作漂亮,采取高级的多媒体手段做课件,在课件制作上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相反忽略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对教学模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