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实证检验 32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36
6.1 研究结论 36
6.2 政策建议 36
6.3 本文局限性 37
致 谢 38
参考文献 39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信息的制造、传递、运用及反馈,提升信息有效性,进而影响股票价格,通过股票价格信号机制来合理优化配置资源。为使股票价格更好的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必需有更多的与公司基本价值相关的特质信息,包括盈利能力,发展潜力和增发配股等,这类信息直接决定了企业价值的高低。可以说信息驱动着股价的波动,这也是现代金融理论的两大支柱有效市场假说(EMH)和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基石所在。
有效市场假说(EMH)提出把股票价格与公司价值相联系,将前者完全看成后者有关信息的反应,然而一定的缺陷存在这一认识中,因为噪音是普遍存在于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中的,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特质信息只能部分反映在股票价格中,大量行为金融学的实证研究都支持了这一观点。因为判断股票价值的主要依据是公司的特质信息,决定了公司股价波动同步性高低。如何将公司特质信息从股价中提炼出来,从而把看似无规则的价格准确“翻译”成人们易于理解的信息并且反映公司基本价值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股价信息含量是指股票价格中包含的公司特质信息量,股价信息含量越高,意味着有更多的与公司基本价值密切相关的信息包含在股价中,此时股价中的噪音较小,信息效率也较高(袁知柱,2010)。由于股价信息含量反应公司层面的特质信息,故股价信息含量与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重要关系,Roll(1988)最早提出以股价波动非同步性来衡量股价信息含量。他认为由于产品特性、行业背景、财务状况和成长机会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公司在基本价值上存在较大差异,如果股票可以充分准确的传递公司基本面的信息,那么不同公司股票的价格运动将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即整个证券市场在某一时刻股价波动非同步反映了股价信息含量的丰富程度。Morck,Yueng和Yu于2000年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上发表了对于股价信息含量研究文章《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Stock Markets: Why do Emerging Markets have Synchronous Stock Price Movements》(据Google学术搜索统计该文已经被引用了1334次),该文对不同国家间的股价信息含量差异进行了考察,将投资者产权保护等宏观制度因素引入对股价信息含量的解释中,发现发达国家的股价信息含量普遍较高,而新兴市场则相对较低,其中中国证券市场股价信息含量仅高于波兰位居倒数第二,而在Jin and Myers(2006)对全球40个国家的考察中,中国股价波动同步性位居全球第一,Khandaker(2008)新兴经济体股市的股票同步率大于发达经济体,中国、马来西亚和土耳其表现出最高的股票同步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股市规模增长迅速,截至2012年12月31日综合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年流通市值已经达到了17990241924.4千元。样本数也已经远远大于Morck,Yueng和Yu研究的1995年的中国上市公司的样本。随着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兴起,在股权结构方面,A股市场逐步实现了全流通,极大改善了之前由于流通股与非流通股间的定价差异而导致的股价与实体经济运行背离,完善了股权结构治理,也更有利于公众投资者的利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