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两个代表性的查尔酮基因全长序列的克隆 16
3.4 GFP亚细胞定位载体构建 17
3.5荧光载体基因的功能研究 17
4.讨论与结论 19
4.1苦蘵中不同部位提取的RNA含量分析: 19
4.2苦蘵查尔酮化合物可能的应用前景 19
4.3总结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引言
1.苦蘵的主要价值
苦蘵(Physalis angulata)为茄科植物苦蘵的全草。草本、灌木或小乔木。浆果或蒴果。约85属300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及热带地区,南美洲为最大的分布中心,种类最多。中国有24属105种,全国普遍分布,但以南部亚热带及热带地区种类较多。苦蘵大多为一年生草本,高约为25~60厘米。茎斜卧或直立,多分枝,有毛或者近观无毛。叶类相互而生,卵圆形或长圆形,长约4~8厘米,宽3~5厘米,先端形态短尖,其基部为斜圆形,全缘或具不规则的浅锯齿:叶柄长可达4厘米。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约5毫米;花冠钟状,淡黄色,直径5~7毫米;雄蕊5,花药矩圆形,纵裂;子房二室,花柱线形,柱头具不明显的两裂片。浆果球形,直径约为8毫米,光滑无毛,黄绿色;宿萼在结果时增大,膨大如灯笼,长可达到2.5厘米,具有5棱角,绿色,近观有细毛。花期长短为7~9月,果期时常为8~10月。作为中医药用植物苦蘵具有清热,利尿,解毒。治感冒,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龈肿,湿热黄疸,痢疾,水肿,热淋,天疱疮,疔疮。
依据类黄酮化合物结构的差异,主要被分为6类:查尔酮(chalcones)、黄酮(flavones)、黄酮醇(flavonols)、黄烷双醇(flavandiods)、花色素苷(anthocyanins)、花青素原(proanthocyanidins)。类黄酮在植物体内生物学意义相当重要,类黄酮与生长素的运输、根系发育及向地性、种子萌发、植物与共生微生物的信号互作功能相关,而且还具有紫外线保护、抵御外来生物等作用。
国内外目前对苦蘵这种植物研究有但不是很多,而根据古书《本草正义》记载:此草有陈腐气,故以败酱得名。能清热泄结,利水消肿,破瘀排脓。惟宜于实热之体。全草(药材名:败酱草)和根茎及根入药,能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活血祛瘀,治慢性阑尾炎,疗效极显。且苦蘵全国各地都有分布,花朵多呈黄色,果实形似小灯笼,不仅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还有一定观赏价值。
3.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查尔酮,别名:查耳酮-苯乙烯基酮-亚苄基苯乙酮。由苯乙酮在碱性条件下与苯甲醛缩合而成。用作有机合成试剂和指示剂。查尔酮的关键基因包括了异构酶基因和合成酶基因。两者都是黄酮类代谢途径中重的基因。植物体内的查尔酮异构酶的活性与类黄酮物质的合成有着密切联系,查尔酮异构酶的转基因研究对于提高植物类黄酮含量有重要意义。而查尔酮合成酶是败酱科植物合成途径中主要的酶,它催化该途径的第一步,因此研究查尔酮合成酶编码基因的克隆可以影响查尔酮酮化合物在苦蘵中的产量,为苦蘵的深加工及其在食品工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以苦蘵作为研究对象,查尔酮关键基因包括了异构酶基因和合成酶基因。查尔酮异构酶(CHI)是黄酮类代谢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催化分子内环化反应,使双环的查尔酮转化为有生物学活性的三环(2S)-黄烷酮。查尔酮异构酶与类黄酮物质的合成有着密切联系, 查尔酮异构酶转基因表达程度的研究对于提高植物类黄酮含量起到重要作用,对于苦蘵药用成分的分析鉴定及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查尔酮合成酶是败酱科植物合成途径中主要的酶,研究查尔酮合成酶编码基因的克隆可以影响查尔酮酮化合物在苦蘵中的产量,为苦蘵的深加工及其在食品工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实现苦蘵资源最大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首先需要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找到查尔酮异构酶和合成酶的苦蘵基因,在此基础上克隆查尔酮异构酶和合成酶的苦蘵基因,最后进行荧光载体构建及基因序列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