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导入问题探究
一、课堂导入及其重要性
(一)课堂导入概念
从词义学出发,“导入”是由“导”和“入”两个字组成。其中,“导”是引领的意思,指的是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用巧妙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式。“入”,即进入学习之门,也是将学生从课间玩耍的状态带入到本课堂内容的学习上来,让学生从导语中捕捉到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的头绪,形成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进而积极地接受教师的启发诱导,从而愉快的进入师生交流[1] 。所以,课堂导入是指新课学习之前的3-5分钟内,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意识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从课堂教学要求出发,好的课堂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开端,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它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为学生进入新课学习准备阶段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二)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我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经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2]语文教学改革家魏书生老师也如是说:“好的导入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由此看来,课堂导入在实际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课堂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可见,课堂导入不是可有可无的课前噱头,它是教师在上课伊始,通过简单精炼的语言、行为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它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环节。具体来说,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夸美纽斯说: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3] 因此,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干扰事物的抵制力就越强,人的观察也就越细致,记忆也就越牢靠。小学生活泼好动,容易出现课前乱的现象,这时候,教师如果运用巧妙精炼的导入,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下迅速转移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始上课,教者轻松愉快,听者心倾神往。
- 上一篇:高年级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 下一篇: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原因分析与缓解策略
-
-
-
-
-
-
-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