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内研究现状
党的“十二五”规划强调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依旧是“三农”问题,重点关注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如此,近几年我国学者也针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改革提出了具有重大价值的观点。
如杜晓山(2002)在小额信贷方面研究较为深入,他在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中提出,小额信贷对缓解贫穷实现小康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历史较短,各方面都不可能完全成熟,首先,规模较小,中型和大型的小额信贷还未出现;其次,制度不够完善,没有适宜的监管方法;当然,模式比较单一也是其中一个问题。所以,改革刻不容缓。刘锡良(2006)认为,农村存在金融压抑,资金得不到合理利用,储蓄无法正常转化为投资等现象证明了这一点。农村地区各方面金融需求的满足都需要一个自由的金融环境,政府管制很重要,但是不能过分强调。论文网贷款难也是农村企业发展受到限制的一个原因,毕竟大部分农村企业都不符合贷款要求,所以存在一个很大的矛盾。刘锡良认为,放松金融管制势在必行,政府应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金融手段,以此实现新农村的建设。而刘磊与韩晓天(2011)则是从需求与供给方面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由于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达不到平衡状态,才使金融服务体系存在许多弊端,又从国外的成功案例中借鉴,探讨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保险,民间金融等方面具体构想,为我国三农问题以及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可行方案。张杰(2003)从小农经济入手,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就行研究,从历史深处进行探讨,从根本进行研究,但是研究手法却更为先进,从各个方面说明了农村金融体系产生的必要,。更贴近农村的实际情况。张杰认为,农户不能合理利用农贷,甚至有些有需求却不知道何为农贷,这就给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农民对金融知之甚少,更别说合理利用创造价值了,所以,加强农户对金融的了解,加强宣传才是重中之重。
刘金顺(2010)认为,金融监管必须重新定位涉及农业机构的功能,以此来发展更多的融资渠道,提高服务水平。李萍(2010)认为,风险防范体系不足以及与此有关的抵押担保机制不足是引起目前农村金融市场监管法度供给不足的一部分原因。(岳彩申,2011)要想彻底摆脱我国农村借贷问题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鼓励相关机构指引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童鹏(2012)以美国为例,从发达国家的成功中借鉴学习,提出了金融监管和农村信用建设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五”规划中(2015)指出,农村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必须坚持以工业来反哺农业,促进农产品精加工和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刘士余(2013)认为,随着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支付服务体系得到了加强,但是,农村支付环境仍需进一步建设。政府要加强宣传和对支付服务的风险防控。
3.述评
经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学者们近年来为我国加强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研究与完善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国学者研究大多从供给角度出发,认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太过单一、不到位,国有金融机构在农村几乎垄断了所有的市场,市场缺乏有效竞争,发展缓慢,对于市场的多元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阻碍。然而,这些研究虽然具有普遍性,却缺乏创新,很少从需求角度出发,不够全面系统,也不是每个地区都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