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美国、德国等国家在近几年也都开始进行装炉煤调湿装置的试验和生产,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煤调湿技术是日本最早开发出来的,并且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日本各厂采用煤调湿技术后[3],提高了焦炉生产能力和焦炭机械强度,减少了炼焦耗热量,焦炭粒度均匀,可多配弱粘结性煤,生产稳定,便于自动化管理。日本煤调湿技术的基本情况和效果见表1.3(a)。
表1.3(a) 日本使用煤调湿技术的焦炉的基本情况和使用效果[4]
厂名    炉号    孔数    炭化室高/m    装煤量/t•孔-1    调湿煤/t•h-1    投产年月
大分厂    1    78    5.925    25.6    260    83.9
千叶厂    6    102    6.706    27.2    441    87.11
中山厂    2A    34    4.50    14.5    140    89.12
福山厂    5A    55    6.50    27.8    270    90.2
君津厂    2    95    5.50    24.3    380    91.3
鹿岛厂    2    179    7.125    36.3    330    92.6
水岛厂    3    86    6.706    28.0    500    92.2
厂名    炉号    水分目标值/%    减少耗热量/MJ•t-1    提高生产能力/%    提高焦炭强度/%    降低炉温/℃
大分厂    1    5.0    326    11.0    1.50    25
千叶厂    6    6.0    310    11.0    1.00    30~50
中山厂    2A    6.3    280    8.5    0.60    20~2
福山厂    5A    5.6    250    8.1    0.83    13
君津厂    2    5.7    336    7.0    1.00    20~30
鹿岛厂    2    6.0    210    10.0    1.20    20
水岛厂    3    6.0    340    ——    0.30    ——
1.2 我国煤调湿发展现况
国现有焦炉生产能力位居世界首位[7],在炼焦行业当中普遍存在着这些问题——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而产生这些问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炼焦煤水分含量过高。国内的许多炼焦企业通过推广煤调湿技术,来降低炼焦煤水分。
60年代我国焦化行业研究人员在鞍钢、本钢、首钢等焦化厂曾进行过装炉煤干燥试验[5]。试验收到一定的节能、增产效果,但都没能付诸生产实践。主要是由于当时炼焦的工艺装备还不够完善,没有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来保证装炉煤干燥并正常生产和使化工产品顺利回收;同时对于装炉煤没有明确设定干燥目标值,以为装炉煤越干越好,但是粉煤含水低容易飞扬,造成装炉困难、操作不顺利、化工产品质量恶化,事故频繁,所以各厂相继停用。
		
- 上一篇:51单片机温度亮度感应系统设计+电路图+源程序 
- 下一篇:基于AIRPAK的铁路大型客站气流组织模拟和分析 
- 
- 
- 
- 
- 
- 
- 
-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