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良好现象
1.农村家庭教育的投入增多
伴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村家庭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层次也逐步提高,消费支出重心开始向“吃穿住行”之外发展,农民用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支出比以前大大增加,家庭成员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提高,生活更加和谐,这就给孩子创造了和睦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保证了对子女教育的资金投入,孩子在这样和谐、安逸、幸福的家里长大,就会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身心健康发展。
2.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什么习惯、语言、技能、态度等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造了。”[3]这就很好的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在过去,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家长不得不将关注的重心放在家庭的衣食上,为了生活,家长要么出去打工,要么整日忙于地里的农活,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孩子。然而,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家长也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了,据调查,有25%的家长有QQ或者微博账号,并且经常通过QQ或者微博与孩子交流学习情况,有55%的家长会通过当面交谈或者打电话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学习情况,同时,80%的家长愿意同孩子的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3.家庭教育社会化
家庭教育社会化就是说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与当今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逐步协调起来,使社会生活逐步深入到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农村,家长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社会化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大部分家长愿意花钱送孩子去托儿所、幼儿园、辅导班等,另外,有的家长认识到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他们已不满足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基本要求,在课外时间更愿意培养孩子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安排孩子参加琴棋书画等培训班,使孩子学得一门特长,将来更好地面对社会生活的挑战。
(二)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的期望过高
期望是一个人根据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对于未来生活的预想。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等人以某小学一至751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结果发现,期望会发生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即教师根据有关学生的信息而对其形成一定的期望,会促使该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这便是心理学上所谓的“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4]父母是儿童的第一引路人也是儿童终身的导师,所以,这一效应也同样适用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通常,父母教育期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品德的发展。即当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孩子受到的鼓励就越大,对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浓厚,从而会更加努力的进行学习,结果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和思想道德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同样的,如果家长对孩子本身的期望值就不高,那么孩子得不到家长的鼓励,就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对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结果就会慢慢松懈,从而得不到进步。之所以产生这样一种现象,是因为家长对孩子较高的期望,本身就有一种“潜在的鼓励作用”,它使孩子在自我意识上受到鼓励,通过长期的积累,使孩子深刻的感受到父母的鼓励和信任,于是孩子就产生了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就会更加的努力。同时,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可以成为孩子人生的指向标,使孩子根据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与自己现在取得的成果进行对比,自觉的据此来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和品德得到更好地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9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