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一方面要经历社会适应、文化适应的阶段;另一方面,其权益保障,诸如就业、医保、社保、子女就学等深层次需求,不仅关系到农民工自身,还会影响到城市发展。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除了赚钱谋生,最关心的还是子女的教育。城市拥有较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又便于对子女进行照顾,大部分农民工都会让其子女跟着自己到城市读书。于是,农民工子女这一特殊的群体出现了,如何对待与关爱农民工子女成为社会、学校,乃至农民工家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研究背景
关爱农民工子女就是要让他们尽快地融入到城市生活,感受社会的温暖,健康快乐地学习与成长。而这是一个涉及政府、学校、社区、农民工家庭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为此,许多学者展开了充分的调研和理论探索,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党的十八大提出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战略构想,这一制度创新,使购买社工服务成为可能,为社工介入农民工子女问题创造了条件。
社工机构及社会工作者,能以专业化的理论和方法,在学校、社区、家庭和农民工子女之间营造一种良好的融入环境和氛围,帮助解决农民工子女在融入过程中的问题,所以,社工介入可以作为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行之有效的路径之一。通过研究农民工子女存在的问题,探索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路径,特别是从社会工作的视野出发,有助于预防和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的问题和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关爱农民工子女路径研究概述
(一) 农民工子女的内涵
农民工子女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的子女,他们或随父母进入城市;或留在农村。
洪雁、方爱清将其进一步限定为“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 是那些随父母进入城市社区或在城市社区出生的农村进城打工人员的子女们”。
本文侧重于随父母进入城市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
(二) 农民工子女的问题研究
1、 文化适应问题
李红婷认为:“面临城区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压力以及城乡文化差异的冲击,(农民工子女)学生开始出现无所适从的焦虑感以及自卑孤独恐惧等心理障碍。” 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紧张,产生自卑、消极、自我否定的情绪。
2、 家庭教育缺失
张兴杰、杨正喜指出:“首先,农民工大多工作比较忙,缺少时间和精力对孩子进行教育。在经过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后,农民工身心疲惫,根本无心指导孩子学习。其次,大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难以承担和胜任家庭教育的责任。” 邓美英、陶风华则认为,许多农民工忽视甚至放弃了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自己只要赚钱养家就好。
3、 亲子关系问题
邱煌福指出,一方面,农民工的劳动时间普遍较长,且没有什么规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一些农民工子女认为与父母缺乏共同语言。因为他们往往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在言谈举止、穿衣风格等方面更快地城市化,知识面和视野也不断拓宽,而父母却跟不上这一节奏,代沟尤为明显。
4、 学校教育问题
首先,苏瑞霞指出,由于农民工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子女无法进入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接受教育。 其次,邱煌福认为,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缺乏一贯性,“部分农民工子女跟随父母迫于生计辗转于各个城市,转学的频繁,使农民工子女得不到一贯的学习指导”。
- 上一篇:路桥施工现场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 下一篇:上海市外来人口的文化适应及其社会融入
-
-
-
-
-
-
-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