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解决农民工子女问题的对策
1、 政策层面
项继权认为:“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 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 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 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 沈之菲进一步具体指出,公办学校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接纳更多的外来农民工子女。
2、 学校层面
李红婷指出,要在学校开设校本课程,一方面介绍学校的规章制度及仪容仪表要求,帮助农民工子女尽快地熟悉与适应,另一方面,向学校教师和城市学生介绍农村社会的生活习俗、行为特征等,帮助他们理解与包容农民工子女的言行举止与思文方式。
3、 社会工作层面
徐丽敏强调,要“在城市学校中设立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岗位, 专门招聘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文凭或专业认证资格的人士从事此项工作,以从根本上为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教育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
(四) 文献综述与本文观点
(1)在分析农民工子女问题产生的原因上,不少文章深入分析了政府政策、周边环境等方面的客观因素,农民工的角度也有所涉及,但对农民工子女自身的主观因素却很少探究。
(2)在解决方案上,很多文章着重强调学校、社区、家庭等外在条件,却对通过社工帮助,使农民工子女得以“自助”有所忽视。
(3)大部分文章都从某一侧面切入分析农民工子女的问题,从全覆盖角度探讨如何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论述较少。
可以看到,许多学者在研究农民工子女问题,探讨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路径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在现有文献中,分析原因及探究解决对策时主要强调了客观和外在因素对农民工子女的影响,其实,外因影响内因,内因起决定作用,农民工子女的自身因素也相当重要。
本文在研究中以社会工作的本质“助人自助”为出发点,以农民工子女为中心,着重探究关爱农民工子女全覆盖的路径,以更好地促进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农民工家庭的和谐稳定。
三、理论架构与研究方法
(一) 理论架构
1、 ABC理论
A代表引发事件,是指求助者所遇到的当前事件。B代表求助者的信念系统,是指求助者对引发事件的认知和评价,它既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
引发事件本身无法产生非理性的情绪和行为,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求助者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有效的帮助是对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系统进行质疑,即对非理性信念进行识别和辩论,这个过程可以用D来表示,这样就可以协助求助者克服各种非理性信念,最终使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困扰消除,形成一种有效的理性生活方式,达到目标E。
- 上一篇:路桥施工现场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 下一篇:上海市外来人口的文化适应及其社会融入
-
-
-
-
-
-
-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