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上两方面的社会事实,本文在城市空巢老人迅速增加的社会背景之下,在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缺乏重视的社会形势之下,选择城市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对其精神生活进行了解,对其精神关爱进行探讨。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提升空巢老人个体对自身的精神关爱意识,呼吁空巢老人的子女亲友、所在社区、社会组织等社会支持网络重视对空巢老人的精神关爱,并为社会对老年人精神关爱的策划与落实提供信息参考。
对城市空巢老人精神关爱的研究可为国家制定城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以及解决老龄问题有关决策如发展老年相关产业方面、老年服务体系、老年人力资源利用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真正关注到社会上这一特殊群体,并从空巢老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
3 文献回顾
针对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张良礼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对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探讨主要从归属与爱的需求和自尊的需求两方面切入,例如“从归属与爱的需求来看:老年人首先需求的是能享受家庭的温暖,能与子女共享天伦之乐;其次,老年人需要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渴望与别人接触和交流,以排解生活中的寂寞……”[2]张良礼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视角下,强调了西方关于老年人需求的理论,即西方老年人的需求集中在三个方面: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医疗需求。西方学者将其概括为三个“M”,其中第三个“M”就是Mental(有的为通俗易懂用Mind)即精神需要,包括精神慰藉、心理满足等等[3]。胡爱敏的文章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视角,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各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4];刘雪丹、吕秀峰的文章着眼于对老年人情感需求的探讨与分析[5]。
针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赵芳、许芸的文章在深入了解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基础上,着眼于对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的分析[6];王玲凤、施跃健的文章探讨了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与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社会支持对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7];李建新对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社会支持网络对提高城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意义所在[8]。
笔者认为文献对空巢老人精神需求的研究已经较为全面,同时发现文献对于如何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的建议大多诉诸于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或是对政府、国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要求,很少有从老年人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出发,对老年人提出关爱自身精神健康的建议,因此,笔者从城市空巢老人个体自身和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两个角度,对城市空巢老人的精神关爱进行实证研究,强调空巢老人关爱自身的自主意识和积极心态。同时,结合访谈内容本文在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的探讨与建议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以李建新对“子女无法照料老人”这一社会现实的分析为依据得出增进亲友、社区、社会组织等对空巢老人的精神关爱比增进子女对空巢老人的精神关爱更具现实意义这一结论[9]。
4 概念界定
仝利民在《老年社会工作》中对空巢家庭做出如下定义: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夫妇或独自生活的家庭[10]。本文对研究对象空巢老人这一社会上迅速增长的特殊群体的概念理解就源于这一定义。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