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始于50~60年代,主要涉及的是党政领导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态度、阶级立场、社会关系以及工作表现等等,其中尤为重视政治审查标准。例如每次政治运动中,都会开展“审干、整党、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等活动” ,参与者必须作出个人鉴定或小结,并经群众评议和单位鉴定,提供有关的反馈意见;在事业单位人员面临工作调动、抽调搞临时工作或脱产学习时,也要在结束的时候进行鉴定和考核。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样的干部考核制度中断,初始阶段从此结束。
2.发展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但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具体考核标准和内容也只能参照公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从1979年至今,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不断对绩效考核体制进行完善和补充。
1979年11月,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明确从德(道德品质)、能(公关能力)、勤(工作积极)、绩(工作业绩)这四个方面对干部进行工作考核和评定,这就为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提供了标准的考核依据 。
1993年8月,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①国家行政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国家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②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平时考核作为年度考核的基础;③年度考核先由个人总结,再由主管领导人员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的意见,经考核委员会或者考核小组审核后,由部门负责人确定考核等次。④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对国家公务员的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的依据。这次改革中的规定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完善,但并不涉及到具体的考核内容,因此不能得到很好地落实。
1994年3月,人事部又出台了《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这次的考核规定是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具体的考核标准,考核方法和内容细节上加以更深层次的解释和规定。
1996年1月国家为了使考核工作做到统一、规范,健康顺利发展出台了《关于实施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的通知,补充了关于合理确定考核等次问题、对考核不称职而又无职可降人员的处理、对拒绝参加考核人员的处理问题、关于受处分人员确定考核等次的影响期限问题和调入和从军队转业到国家行政机关工作的人员的考核问题。
3.完善阶段
进入新世纪以后,为了建设一支高标准的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绩效考核制度发展更加迅速,开始逐步进入完善阶段。2000年,为了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人事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对绩效考核中指向性不明确,考核结果与实际效用脱节等的弊端进行修正,对不同地区绩效考核的程序和内容也做出了界定。这个文件的出台,使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中,人员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内容更加具体、更加标准、更加完善,中国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开辟了新的篇章。
(二)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特征
机关事业单位是一个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有资料表明,我国于1955年使用了事业机构这一称谓,在此之前,国际上的相关领域从未有过这一称谓。对事业单位也未曾有过明确的科学定义。1988年国务院颁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第一次明确为事业单位下了个规范的定义:国家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从事教育、科研、卫生、文化等的公益性组织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概念也由此诞生。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特点:
-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视角谈员工压力管理
- 下一篇:河南省高校教师内在薪酬机制的构建
-
-
-
-
-
-
-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