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那可不可以换一个词,既能表达唱的美,又不破坏静谧呢?
生:用“吟”吧,也是很美的一个词语呢!
(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老师在黑板上作了修改)[5]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小问题就这样引起了学生激烈的讨论,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的进入文本情境,根据自己独特感悟去找寻那最恰当的一个词,伴随着教师的适当点拨,课堂环境有序而热烈,同学们全部积极地参与进去,争相讨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那个词。随后,王君老师又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一起探究春花图,春风图,春人图,依次找出最符合文章意境的那个动词,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产生自己独特的文本阅读体验,也对文本本身有了深入的领悟。由此看来,通过合理有序的问题的设计,不仅可以有效简化教学程序,在简化问题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还能够让学生的积极性迅速调动起来,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本课重点,并一以贯之的完成课文的学习。
3.创设画面情境
教师创设的情境必须形象鲜明,真切可靠,才能够真正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所以创设画面情境成了情境教学中运用较为普遍的一个方法。那么如何创设图画情境呢?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静态的纸质画、动态的多媒体画面,给学生直接化的观感,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情境。我们知道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生理心理方面都发生了急剧变化,而抽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很大程度上仍要依靠具体图像的支持,而且现代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大脑中的信息百分之九十来自视觉。由此看来,图画情境的创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
比如在教蒲松龄的《狼》这篇文言文时,王君老师一改文言文教学中惯用的“咬文嚼字”的方法, 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她出示了两幅屠夫杀狼图,并告诉学生图中有多处与文章情节不符,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指出来,并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宛如游戏一般的教学情境,激起了学生的玩乐兴趣,通过细致的观察,图中巧设的许多错误,让学生对文言重点词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
实录二:
生:图中的狼不应该趴在地上,而应该像狗一样坐在地上,老师理解错了‘其一犬坐于前’的意思。
师:哦,‘犬坐于前’,这个故事中没有狗啊,怎么又跑出犬来了呢?
生:不是狗,是像狗一样。
师:哦。‘犬坐于前’的意思是‘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
生:狼的眼睛画的不对,图上是睁开的,应该是闭上才对‘目似瞑’,‘瞑’的意思‘闭眼’。
师:真仔细,我们常说死不——
生:瞑目。
生:狼的神态画的也不对。图中狼的神态太凶恶了,原文中说‘意暇甚’,‘暇’应该是悠闲地意思。[4](192)
从上面的教学实录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步步为营,既将杀狼图展示的形象与课文中的相关词句结合起来,即抓住了文言文重点字词,又弄清了课文的具体情节内容,解决了阅读时的误解,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获得获得了良好效果。在教学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这篇写景散文时,为使学生深刻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君老师首先引领学生去朗诵有关西湖的诗句,并给出相关的西湖图片,使得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把握特定的情感。王君老师通过这一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为生动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