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出勤率不尽如人意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由国家所制定的一门国家课程。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虽然很多高校已经采取了网上选课制,但是由于该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受教学生群体大,这样就产生了师资力量不够的情况。通过调查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常由上百名学生在大型教室或者阶梯教室合上。这种授课方式不仅不利于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更加不利于教师对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教师点名的时效性不高,或多或少会发生代答到的现象。“同样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班教学中,班级人数过多,教学效果低下,学生“被听课”的现象严重。虽然相对于长期逃课现象而言,“被听课”是一种形式上的慰抚,可这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无奈呢?”[4]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的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大多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课的内容枯燥乏,不能迎合当代大学生的发展要求,对大学生所关注的时事热点、社会改革等疑惑也难以做出具体的回应;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思想,特别是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思想,无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脱离了社会实践的教学,很难激起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主动性。这两个方面就会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持怀疑态度,反响平平,觉得这门课程可有可无,对未来没有指导意义。所以在课堂的学习中,抱着应付了事的心态不主动参与课堂的互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产生出勤率、抬头率相对降低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所说的吸引力弱化。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最初原动力,没有对学生的吸引力,那么就很难教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我们知道,哲学上有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个观点,并且联系是多样的,是复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弱化的原因不可能简简单单的就是课程自身的原因,它还与其他外部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事物也有着主次方面的矛盾,教师的素养、能力、教学手法等都关系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本文从教师的视角出发发掘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途径。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弱化的原因分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神圣而光荣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的传承者,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志曾强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对于其知识水平满足不了教学需要的,要及时加以培训和提高。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不但要学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政治知识、实践知识,以不断丰富和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5]但是我们要知道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有着自己的想法,人无完人,教师不可能是圣人。所以不难理解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中也存在着若干问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提升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笔者概括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部分教师对马克思主义信念有所弱化,教学中底气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任务。这就必然要求教师拥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专业的理论知识。可是有一小部分教师本身动摇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底气不足,导致说服力不足,降低了在学生中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