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有的学者认为生命教育应当涵盖生命知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生命挫折与死亡教育、生命安全教育,也有人认为生命教育分为三个层次:生命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和生命升华教育。“台湾大学孙效智教授认为,生命教育必须解决生命的根基问题,即‘人为何而活?应如何生活?又如何能活出应有的生命’对这些根本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拯救技术时代、功利时代、物质主义时代人的心灵的失衡,实现身心灵的均衡发展,达到培养全人的目标。所以,孙效智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它追求的是人的身心灵、知情意的全面发展。”[1]
任何一种观念的形成都源于实践的需要,生命教育概念的提出,必然有其实践的意义。而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不同实践又赋予了生命教育不同的主题。以大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合理理解生命的起源、发展过程和最后的结局,把握生命过程的点点滴滴,正确理解生命的含义,认识生命的价值所在,从而进一步明确对生命的态度,做到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发展生命。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阵地推进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依据
当今社会,用日新月异、高速、物欲横流等词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物化环境过分地冲击着人为主体,而大学生的心智思想却没有完全成熟,这就形成了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矛盾,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与社会环境提供的多元化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家庭离婚率日益攀升,大学校园离异家庭大学生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大学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特殊时期,随着大学校园各类事故的发生,我们应当重新审视高校的教育问题,当务之急,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而将其容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个必然的途径。从哲学上来说,两者是普通与特殊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要实现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而生命教育则是要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目标指向也是人的发展。“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与生命关怀相互依托、 相互依赖、相互支撑和相互促进的一个联合体,是人实现自身生命意义与超越性的基本依凭和价值向度。”[2]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推广生命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分析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观缺失,身心发展不协调
社会本位论,简而言之,就是个人发展服从社会需要,个人生活受制于社会环境。理性看待社会本位论,则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有利于减少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摆正主体在问题中的位置,帮助我们正确判断,解决好价值冲突。而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开始产生这样一种想法:只要有了财富,有了权力就等于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有了人生之中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以财富和权力为中心的现象,是缺失“大学生生命教育观”的表现,渐渐形成“独我”意识。不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无法产生正确的方法论的,无法指导我们更好地生活,在“独我”盛行的背景之下,如果再没有正确的引导,这就将对个人甚至是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每个人的信仰是在不断的生活经历中形成并且逐渐成形的,而这种人生观与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但是,社会上的歪理邪说依然存在,仍然有一定的邪教组织在蛊惑人心,冲击着核心价值观体系。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人的意识作用下付诸实践产生的存在物,都是建立在人们的观察、探究、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地依靠加入邪教,相信歪门邪说得来的。大学生实践经验还不足,不善于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难以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