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内容结构安排

    作者查阅了目前国内外大量网络舆情方面的文献资料,发现了互联网与社会网络的许多相似性,因此将社会网络分析用于研究网络舆情则特别适用。主要内容结构见图1-1。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网络舆情的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其次介绍了网络舆情传播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最后介绍了本文的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介绍了网络舆情和社会网络分析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分析了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及途径,并提出了网络舆情与社会网络特性的相似性。

    第四章采集微博上某一热门话题的数据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

    第五章总结全文,剖析了此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寄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

     内容结构图 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2  网络舆情及社会网络分析的相关理论

    2.1  网络舆情的基本理论

         网络舆情是因互联网的兴起而产生的新概念,尽管迄今为止,有关网络舆情内涵、特征等的界定还处于探索之中。但是可以借助于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并结合互联网的特征来研究网络舆情的含义与特点等基本理论。

    2.1.1   网络舆情的基本含义

    舆情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群众对政府、道德、法律等产生和持有的正面或负面的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问题、现象所表达的意见、态度、信念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简言之,网上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上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们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情况的思想观点在网上的集中反映。互联网是当今社会一个反映民意的窗口和容纳舆情的渠道,也是舆情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场所之一[11]。

    2.1.2   网络舆情的特点

    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它拓展了大部分人的公共空间,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发表个人意见和参议政事的较为便利的途径,每个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网络信息。

    互联网的虚拟性、渗透性、发散性、随意性、隐蔽性、即时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舆情除具有社会舆情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直接性。通过博客网站和BBS新闻点评,还有最近几年开始流行的SNS,网民可以随时发表意见,民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多数网民会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反映自己真实的情绪。因此网上舆情会比较客观地反映社会的现实矛盾,比较真实地体现不同阶层群体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2)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快,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带有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舆论的导火索。一方面,当一个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平台中表达意见,各个网民的意见可以迅速地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另一方面,各种渠道的意见可以迅速地互动起来,线上与线下相互影响,从而迅速形成强大意见规模。近年来,几乎国内发生的每一件重大事件,都会在各类网络媒体上引起网民的巨大反响,形成了一个“意见的自由市场”。例如前几年的河北“我爸是李刚”事件、唐骏“学历门”事件,一经网络披露后,迅速成为全国乃至国外华人华侨舆论的关注,成为舆论焦点。

  1. 上一篇:WPF虚拟仿真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2. 下一篇:群决策中分歧专家分歧指标的界定研究
  1. 基于MATLAB的图像增强算法设计

  2. 基于Kinect的手势跟踪与识别算法设计

  3. JAVA基于安卓平台的医疗护工管理系统设计

  4. 基于核独立元分析的非线...

  5. 基于Hadoop的制造过程大数据存储平台构建

  6. 基于安卓系统的测量软件...

  7. 基于VC++的GIS矢量图形系统开发

  8. 机器人摩擦焊机头设计

  9. 公共服务均等化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10. 合肥老乡鸡连锁餐饮企业的经营策略探析

  11. 圆柱绕流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文化旅游主题展示设计广富林十里长街设计

  13.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现状分析

  14. 带式输送机技术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15. 《简爱》女性主义的象征

  16.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溶液中有机酸含量的研究

  17. 探讨“绿色生态”在都市设计中的体现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