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它是学生接受知识最主要的途径。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状态要从以往“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实现知识的传递,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构建出适合自己以及学生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此同时,形成平等、互助、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53491
毕业论文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Abstract: The most important step in teaching process i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t is the main way students get knowledge.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requires students to get knowledge initiatively instead of receiving knowledge passively. It also requires teachers not only to try to make students get knowledge, but also to pay more attention on guiding students how to learn , training their studying abilities, constructing an efficient class style suitable to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By doing so, we can make maths class lively. At the same time, equal, supportive and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established. Such can promote the studen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overall development can be realized in the end.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reform, primary school maths, efficient class
目 录
1 引言3
2 小学数学课堂低效率的表现形式3
2.1教教材,以教师的教为中心 3
2.2满堂问,缺乏有意义的交流活动3
2.3把改变座位认为是转变学习方式4
2.4提倡民主,忽略课堂秩序 4
3 小学传统数学课堂低效率的原因‥4
3.1教师的教学目的不够明确4
3.2教学内容准确性的偏差4
3.3教学方法不恰当5
3.4教学组织不够严密5
3.5教学语言模糊5
3.6师生双边活动不够积极5
4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6
4.1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6
4.2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7
4.3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是高效课堂的保障9
小结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1 引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越来越被需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课程的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调整评价与考试制度。在课堂教学方面,新课改旨在改变课堂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根据各方面收集的资料以及自己的亲身实践,我总结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低效率表现形式和导致这些不良现状的原因,并提出了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2 小学数学课堂低效率的表现形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教材,以教师的教为中心
多数教师捧着一本教科书走进课堂,循规蹈矩地按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讲授、传递知识。认为讲透教材,学生会做题就完成了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把握着课堂的节奏,严格控制着教学进程中的一切。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一般由教师提出,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空间,没有主动权;一切解决问题的数据由教师提供,不是学生自己去获取的;练习的形式、数量取决于教师的要求,并未考虑学生的意愿;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由教师一手操办,缺乏民主,不够全面。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形式所形成的师生交往结构主要是“教师----全班同学”或者“教师----学生个体”。由此看来,学生不是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而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