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民族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同周边的一些少数民族有着频繁的交往和接触,尤其是元朝时期,蒙古族长时间统治中原地区,语言接触更是频繁。因此本文将以《蒙古秘史》和《元杂剧三十种》为语料,来研究论述蒙古语对元代汉语能愿动词所产生的影响。52122
毕业论文关键词:语言接触;助动词;《蒙古秘史》;《元杂剧三十种》
Abstract:Han nationality had frequent exchanges and contacts with surrounding some of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early , especially in the Yuan dynasty. The Mongolian long ruled the central plains region, so 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secret history of Mongolia and Yuan drama 30 as the corpus,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Mongolian volitive auxiliary verbs on Yuan dynasty Chinese volitive auxiliary verbs.
Key words: language contact; auxiliary verbs ;The secret history of Mongolia; Yuan drama 30
一、前言
语言接触对汉语语法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历来是汉语史研究中一个十分热点的问题,语言接触最常见的现象是语言间的相互借词,如一些外来词、音译词。词汇的借用可谓是语言接触最典型的结果,“但语言调查的结果表明,一种语言的语法也不是不可渗透的。”[1]例如江蓝生就曾经指出“金元时期产生的比拟结构‘X+也似’(X表示喻体。这种结构用作定语或状语,记做“X+也似+NP/VP)不是汉语原有的比拟式的继承与发展,而是模仿阿尔泰语(主要是蒙古语)比拟表达词序而产生的新兴的比拟式。”[2]因此,不得不承认蒙古语确实对汉语产生了影响,历来学者多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对其影响做分析,也有的单独对蒙古语法做一定的研究,或者将其与英语做一个对比分析。蒙古语作为阿尔泰语系的一个分支,它的语法系统跟近现代汉语的语法系统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它的语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渗透到了汉语语法中,对汉语语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以《蒙古秘史》和《元刊杂剧三十种》为语料库,对《蒙古秘史》里“能”和“不能”的直译和对应的拉丁文语音进行考察,并根据语音找《蒙古语语法》中这个音代表的语法意义,然后对照这一语法意义在《元刊杂剧三十种新校》中找到对应的例子,从而说明蒙古语是如何跟汉语结合并对其产生影响的。
二、相关概念及分类
汉语中,学术界对于“能愿动词”这一类词争议颇多。“自肃父(1954)有‘能愿词’这一说法,黄伯荣、廖序东(2002)、崔希亮(2003)等都使用‘能愿动词’这一术语。”[3]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认为“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表示可能、必要或意愿。”[4]
能愿动词从表达的情态意义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示肯定意义,如能、能够、敢、肯、会、应(应该);一类表示否定意义,如不能、不能够、不敢、不肯、不会、不应该。
“能”(“能够”)表示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表示有能力或有条件做某事;②表示善于做某事;③表示有某种用途;④表示有可能;⑤表示情理上许可;⑥表示环境上许可。[5]根据“能”和“不能”所表达的语气,具体又可分为:主观的可能性,客观的可能性和主观的许可、义务三类。
本文将以“能”与“不能”这对词语为例来研究以《蒙古秘史》为语料的蒙古语能愿动词与以《元杂剧三十种》为语料的汉语能愿动词的对应关系以及对其所产生的影响。
三、元代的“能”
蒙古语中的助动词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辅助实义动词的,连接在动词的单纯连接副动词后边,主要作用是附加体、情态、趋向等语法意义,并表示整个动词的形态变化。另一类是辅助静词和形动词,主要作用是给有关词赋予动词性变化及各个变化形式的语法意义。[6](p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