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来说,悟性是一种潜在的智慧,每一个健全的人都蕴藏着丰富的、甚至无法估量的潜在智慧,“古人把此个境界看作平常”。而这种古人看作平常,人性所本有的“悟”必须用“情感伴随理性”的心理驱动才能唤醒与实现。感悟实际上就是在情感的作用下,人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共同参与所获得的智慧启迪。当代教学改革中比较流行的,即李吉林老师倡导的情景教学,我所理解的情景教学也就是由学生设身处地的置身情景之中“悟”文章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悟文章主人公(或物或人)的精神品质,悟作者所想表达的意图,悟自己应该通过文章学到些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一般性的探究上升为个性化探究,知识顺利被学习主体即学生自己内化,更理想的状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把感悟到的东西运用到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去,把悟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到生活中去,把感悟作为语文终身学习的一种办法。
学生的感悟,从学习理论角度看,是将所接触到的东西,通过自己主动积极的积累与建构,融成自己内在的一部分,充实并拓展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精神空间。从语文学科的性质出发,学生在积累语言、形成语感、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同时,更应注重生命的感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更应该体悟人生哲理,丰富感情世界,享受审美愉悦,学会关爱他人。而阅读教学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积累中,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
感悟的主要途径就是大量阅读。阅读在人生中不可或缺,它作为影响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部分—价值观的精神活动,能教会和改变人的生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即是《文心雕龙》中所说“疏沦五脏,澡雪精神”。[1]阅读过程应该是轻松的,追求一种自由自主的境界。在轻松自然的状态才能取得阅读的最佳效果,刻意地寻求微言大义会很累,会使人失去阅读的兴趣,审美的最高境界是我们的终极追求但决不需要刻意所为,怡然自得才会使人深感阅读的魅力,乃至最终手不释卷。所以在教学中奉行“体验有得处皆是悟”,不管这“悟”深浅如何,只要是真正经过了自己的思考领悟内化吸收,拥有了主动探索的过程,真正悟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品出了滋,即可认为是完成了这种教学方式或曰达致了学习的目标。语文学习中只要是真正去读了,去悟了,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人文底蕴也有了,就不再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产品。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2.阅读教学中的感悟
感悟对于我们这些“准教师”而言是教学方式,对学生言是学习方式。在感悟式阅读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接近触摸文本,使阅读成为精神享受与体验的过程、提高生命质量与价值的过程。而教师应该是学生阅读感悟过程中的组织者与帮助者,更理想的状态还应是朋友角色。
感悟式教学是一种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方式,学生是作为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的活生生的人来接受文本,而不是作为被灌输的容器。教师作为帮助者,对学生的“导”要适时要恰到好处,成为搭建在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桥”,让学生从桥上走过,顺利度过维果斯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即在学生处于迷茫之中时,一经教师的点拨,便豁然开朗。
在感悟式教学中,学生是作为具有独立意识、有多种需求与潜在能力的个体而存在的,故学生的自主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古人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汉语特点的极具民族特色的教学方法,如诵读法,结合整体语境释字、句读、训话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强调阅读主体的自读自悟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感悟式教学张扬了传统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