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2)他昨天去过老师家。 这里(1)的意思是说,“去美国”这一动作在去年发生过,

    但这一动作没有继续到现在,也就是说,“他”是去年去的美国, 现在一定已经不在美国了。如果同样的句子换成“了”,就变 成“他去年跟爸爸去了美国”。因为“去”是一动作性动词,所 以“去了”可以表达“去”这一动作从开始到完成的任何一点, 这要依据不同的上下文、语境而定。如“他去年跟爸爸去了美 国,昨天才回来。”这里边表示的就是动作的开始,现在“他”不 在美国。再如“他去年跟爸爸去了美国,就在美国定居了。”这 里边的“去了”就表示动作的结束,“他”现在还是在美国。同 样,例(2)中,“去老师家”这一动作在昨天发生过,但“去”这一 动作并没有继续到现在,“他”现在一定不在老师家了。如果 我们把“过”换成“了”,句子就变成“他昨天去了老师家。”则根 据不同的上下文,不同的语境,我们可以得出“他”现在还在老 师家,或者“他现在不在老师家”两种意义。

    2“了”、“过”的语用意义论文网

    “V+了”表示动作的完成,由于动词、上下文、语境的不同 “V+了”有不用的语法意义。也就是说“V+了”的动作行为与 当前讨论的话题没有联系,就像中国人见面打招呼习惯问“你 吃了吗?”,这里边的“了”表示的是完成,“吃”这个动作对接 下来的话语并没有影响。很多外国人在刚学习汉语的时候很 不理解。可是如果把“了”换成了“过”这个意义就完全不一样 了,因为“V+过”具有特定的表达功能,“过”前的动作行为与 当前正在讨论的事情有关系,或前者对后者有影响。可以说 有“过”的分句与另一分句之间有一种因果关系,这种关系或 明显或不明显。例如,我们可以假设这样一个情景:

    (3)小王:你吃过晚饭了吗?没吃一起吃吧! 小林:正好没吃呢。走吧! 这里边“小王”问“吃过晚饭了吗?”并不是“你吃了吗”这

    种招呼语。因为“V+过”所在的分句是不能自足的,它并不能 表达说话人所要传达的最终信息,在使用“V+过”的分句同时, 总是有一句传达全句最终信息的句子,只是这个句子有时存 在,有时要靠听话人意会。这句就是前者,小王问小林“吃过 晚饭了吗?”并不仅仅是关心小林是否吃饭,(下转第 235 页)

    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将不同时间、不同场面的空 间的人和景物构成分段式的画面,但其全貌又是统一的整 体的画面。这是中国画构成的一大特色,也是庄子思想的 直接体现。

    其次,以“我”为中心构成画面主体形象的特点。中国画 家深受庄子思想的影响,时刻都在寻找自我与自然的关系,按 照人与自然的关系网络来构建心灵的框架。在中国人物画的 构图中,中国画家作画不是站在离开对象的位置去观察、表现 对象,而是站在对象之中去观察对象,身临其境地表现对象。 画家们客观上是处在自然生活之中,主观上则是表现以“我” 为中心的意境。因此画面的一切绘画要素皆服务于这个中心, 以主体人物为中心来构建画面,主体人物显得非常突出。正 因为画面以“我”为中心来构图,画面的一切绘画形体都随中 心人物而集中,构图中的点、线、面向四周扩展,这就完全打破 了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所以才出现了中国画构图中的反透 视现象。目的是使画面突出以“我”为中心的主体形象,形成 特定的画面意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1. 上一篇:初级阶段留学生动态助词“过”使用偏误分析
  2. 下一篇:动态助词“了”、“着”、“过”的偏误及用法分析
  1. 动态助词_着_了_过_的比较...

  2. 动态助词“了”、“着”...

  3. 初级阶段留学生动态助词“过”使用偏误分析

  4. 动态助词“着、了、过”...

  5. 论笛安的“青春”题材文学

  6. 论《午夜之门》中的“中国意识”

  7.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

  8. 两点边值问题的两种数值方法的比较

  9. 线性时变系统观测和估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10. 建筑施工行业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幼儿园开展特色体育活动的现状问卷调查表

  12. “阳光smile”咖啡厅空间设计+答辩PPT

  13. HAT模块中GCN5与sgf29亚基的结构分析与功能研究

  14. 中央空调监控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15.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16. FPGA的DDS信号源设计

  17. 基于Arc Hydro Tools长江三角洲水文特征提取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