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相关学者对出租车合乘的方法、理论和技术路线的研究逐渐增多,但由于没有和出租车行业的管理政策标准与现实需求紧密结合,基本上都没有得到转化实施。2011年,北京、杭州等大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纷纷推出了鼓励合乘的政策办法,但由于没有基于消费者和司机的心理选择、缺少技术系统支撑,导致基本没有落实。61473
目前, 国内外学者对于出租车合乘主要研究的是合乘的基本理论, 如: 合乘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组织模式等,对于合乘研究多是定性的分析也有部分研究者对合乘做了定量的分析, 还有就是对于合乘路径选择方面的研究。对于合乘费用的结算方法大多采用偏袒乘客利益的计算方法,对于出租车司机利益考虑较少或者考虑不足。
1 国外研究现状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就已经开始对出租车合乘进行研究,欧美国家已经认可合乘作为一项减少交通拥堵的措施。John 通过实践证明,认为合乘模式可减少10%~15%的交通量,可以有效地提高运输效率、节省乘客出行费用、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能源消耗。
(1) 合乘制度研究现状
SusanA.Shaheen等对北美区域各国合乘研究做了总结,并对北美的市场动态作出分析,包括车辆和人口的增长,车辆的运营模式,并对未来的发展动态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不久后Susan A.Shaheen,Andrew Schwanz等指出小汽车合乘与站车的不同模式,以及两者的优点,还重点介绍两者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影响,重点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Adam L.Catherine对美国小城市里的小汽车合乘进行了分析研究,文中介绍了小汽车合乘在北美、亚洲和欧洲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模式,以及其他个因素对其的影响,还详细分析了合乘的需要及其合乘的模式,对于合乘的模式选择以及变量的分析则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然后提出小城市中合乘需要的客观条件及相关技术支持
Mark Baldassare等阐述为了改进空气质量和较少交通量,美国一些州市颁布一些政策来限制只有一人出行的机动车,以此来促进公共交通或小汽车合乘。文章通过对过去单独驾驶出行进行调查,与现在进行比较,以及人们对此政策的一些行为上的改变。
Glazer 提出仅在部分时间尝试小汽车合乘,即每周选择两天两人合乘,这一概念使小客车合乘存在弹性,使得合乘更加有效。Hupp 研究美国密西根州实施合乘的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合乘对于减少私家车出行极为有效,可更多的吸引单独开车出行的居民参与合乘,且实施合乘后每月私家车出行减少了339延车里数。
Richardson 与Young 以澳洲Melbourne 都会区为研究对象,选择80个地点,将合乘乘客根据内部性和外部性进行分类,通过路旁问卷调查发现,平均弯绕半径以工作地点为终点范围是1.1公里,以住家为终点则是52公里。
Pearlstein 分析了运输服务委员会(TSA)与洛杉矶大学加州大学一起规划的校园合乘计划,发现推动学校合乘需要以下三个因素:合乘计划具有弹性、提供合乘车辆、出行成本降低。
为了提高合乘的匹配率,Rudolf 提出将大量新资讯技术应用于小汽车合乘查询系统,并提出通过拨打特别号码,输入终点的邮政编号、提供可以接载的乘客数量,通过一键即可与欲搭载的乘客取得联系,以进行合乘双方的信息匹配。
(2) 合乘路线研究现状
Hunsaker 与Savelsbergh 研究在限制乘客等候时间和乘客出行时间的条件下,如何快速安排乘客出行,并构建了相关模式。提出四个派遣限制条件:车辆载客数量限制(车上乘客数在任一地点均应小于等于车辆能够搭载的最大乘客数量)、运载时间限制(每位乘客载送时间应小于等于限制时间)、等待时间限制(车辆的离开时间应小于等于系统的预定时间)、若实际花费的等待时间或出行时间小于限制时间,则可用此节省时间弥补乘客之后的时间。Fu 建议通过设立交通信息中心获得车辆实时数据,或用历史资料代替实时数据的方式,构建旅次、派遣以及车辆三个主要核心模式,通过信度确定运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