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音乐剧在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
尽管音乐剧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国内市场发展前景被看好。但是现阶段来说,音乐剧依然还是一个受众面相对较小的艺术形式,真正喜欢和真正会花钱观看的还是上层社会较为富有的阶层。从刚开始创作中国原创到现在也有很多部音乐剧目了,基本上在艺术收获上和商业收益上成绩都还不错[8]。但是只有那么几部被观众亲睐的剧目,其他很多的原创音乐剧剧目在公演以后都很难坚持,很难经过时间的考验而渐渐被人们所淡忘。至今没有出现像国外很多年重复上演观众热情不减的剧目,更没有走上世界音乐剧舞台的剧目。就其原因,我感觉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的地方:
(一)剧目创作与运作团队不能满足需要
刚刚在中国起步的音乐剧,很多观众都以为音乐剧是很专业,很无聊的艺术形式,相对着演唱会,电影等的观众是少得多得多。所以需要我们用好的作品来吸引观众,让他们有内容感受到音乐剧的价值所在,让他们走进剧场促进国内的艺术形式消费习惯的形成。中国的音乐剧的发展必须靠中国原创的实力去赢得观众,不能永远只靠国外剧目,别人的永远是别人的应该不属于自己。我们现在的中国原创音乐剧市场相对于以前已经出现了很多不错的作品,现在我们应该更多的创作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东西,更多的本土的东西,本土的创作才更贴近观众的生活,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更容易的理解剧情,不仅能推动音乐剧的市场,还可以提升观众的艺术审美能力。
中国的一些创作者总希望创作高投入、大制作的音乐剧,但更多的时候可以像排演小剧场戏剧那样,创作一些低成本、小制作的实验型音乐剧,对音乐剧的创作元素和规律进行研究、探索。尤其是在中国的音乐剧从引进、扎根、发展、走向繁荣,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老百姓的心理上还是感觉音乐剧是个很难理解的艺术,此刻应创作一些与当代观众的生活联系密切的低成本、小制作、票价低的音乐剧,对音乐剧的发展、音乐剧演员和观众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我感觉“小剧场音乐剧”不失为我们探索发展民族音乐剧的一个途径。
国内目前真正的建立起来能整体运作的音乐剧团队很少。国内现在还是有很多不是很专业的运作方式在运作,音乐剧的创作,运作,发展是必须很专业的,应该严格要求制作团队。加上国内的音乐剧创作比较缓慢,剧目比较少,音乐剧演员没剧可演的状况下,一些人才都选择了转行,造成了人才的流失。
(二)剧目缺少本土化音乐元素
音乐剧要在中国兴起,更多的本土优秀音乐剧的创作是必须要有的。要求新求变,就要充分结合更多的中国元素。一是传统文化的结合。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优秀文化太多,如京剧的创新,通过增加京剧舞台的元素,对京剧的曲目进行重新编曲创作,加快语速,吸引年轻人。如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红色电视剧有很多,但是在音乐剧方面比较少,可以通过对抗战的历史故事、苦难的历程等等进行音乐剧的创作,如《八子参军》等等。二是其他优秀文化形体的结合。如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化作品,口口相传的民谣歌曲《刘三姐》等等,这些有着良好受众基础的艺术作品改编成音乐剧将是观众最愿意观看的。
音乐剧在中国的定位和我国传统的相声、小品都有所不同,定位较为高端。音乐剧往往不是简单地逗人开心,是看内行的艺术,而且是与社会形态、人文历史相关联,这就要求观看者首先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储备。同时,在大城市对观看者穿戴礼仪方面要求严格,这与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是“格格不入”,很多富有起来的阶层依然不愿意受这方面的束缚,所以,受众面较小[9]。另外,音乐剧属于真人表演,舞台要求较为严格,人员工资、设备购买投入大,成本较高,但表演场地又往往较小导致其观演费较高。所以,观看的人数比较少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