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货币识别器的发展
1.3 纸硬币识别器原理
1.3.1 硬币识别原理
我国目前发行的1元、5角和1角硬币的金属原材料是为造币而专门使用的特殊合金。因此在它通过投币入口进入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特定高频振荡线路所产生的磁场时,金属材质和体积的差异对电感量的影响大小也出现微弱差异,电感量的变化引起振荡频率的变化,再通过检测频率的变化,与设定值进行比较,确定某种硬币种类后,经窄带选频电路将频率信号变成电压信号输出,完成对金属硬币的识别。
1.3.2 纸币识别原理
纸币识别器由主控部分、传感器部件、驱动组件、A币转换器、外部存储、电机、模式选择、电源板等组成一个单片机控制的系统,通过多个接口把紫光、磁性、红外穿透引入主控器。把正常钞票在各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统计取样、识别,并寄存起来,作为检测的依据。当识别纸币时,把在各通道接口接收到的信号参数与原寄存起来的信号参数进行比较、判断。若有明显差异时、但立即送出报警信号并截停电机,同时送出对应的信号提示。
荧光检测的工作原理是针对人民币的纸质进行检测[1]。人民币采用专用纸张制造(含85%以上的优质棉花),假钞通常采用经漂白处理后的普通纸进行制造,经漂白处理后的纸张在紫外线(波长为365nm的蓝光)的照射下会出现荧光反应(在紫外线的激发下衍射出波长为420—460nm的蓝光),人民币则没有荧光反应。所以,用紫外光源对钞票进行照射并同时用硅光电池检测钞票的荧光反映,可判别钞票真假。
磁性检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大面额真钞(20元、50元、100元)的某些部位是用磁性油墨印刷,通过一组磁头对钞票的磁性进行检测,通过电路对磁性进行分析,可辨别钞票的真假。在磁性检测中,要求磁头与钞票磨擦良好。磁头过高则冲击信号大,造成误报;磁头过低则信号弱,造成漏报。通过控制磁头的高度(由加工和装配保证)和在磁头上方装压钞胶轮可满足检测需要。
红外穿透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人民币的纸张比较坚固、密度较高以及用凹印技术印刷的油墨厚度较高,因而对红外信号的吸收能力较强来辨别钞票的真假。人民币的纸质特征与假钞的纸质特征有一定的差异,用红外信号对钞票进行穿透检测时,它们对红外信号的吸收能力将会不同,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实现辨伪。需要注意的是,油墨的颜色与厚度同样会造成红外穿透能力的差异。因此,必须对红外穿透检测的信号进行数学运算和比较分析。
用一定波长的红外激光照射第五版人民币上的荧光字,会使荧光字产生一定波长的激光,通过对此激光的检测可辨别钞票的真假。由于仿制困难,故用于辨伪很准确。
防夹心检测就是在一叠钞票里剔出不同面额的钞票。根据不同面额的钞票具有不同的特征,如纸质、磁性、幅面大小等,可进行防夹心检测。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本文主要运用C++实现系统显示部分的编程,并基于单片机系统程序开发工具Keil uVision2 实现系统基于MDB_ICP协议的主控器通信。具体工作如下:
(1)学习并采用MDB协议实现主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2)通过编程实现纸币识别系统的显示模块。
2 MDB协议简介
2.1 通信格式
MDB 为一个主从结构的串行总线接口标准,采用9600bps 的波特率通信。主从操作模式,MDB 规定总线有唯一1个主机和最多32个外设。每个外设有唯一1个地址和命令。所有通信的外设都是主机完成初始化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