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2 驾驶周期中不同阶段引起的空气污染[5]
污染物 废物成分(每百万的含量)
空转 加速 慢行 减速
一氧化碳 微量 1000 微量 微量
烃 400 200 100 300
氧化氮 60 350 240 30
乙醛 10 20 10 30
3.3.2 巴士快速交通的技术措施
(1)巴士快速交通线路简单直达,连接主要目的地,担任主线交通(trunk line) 的任务;
(2)增加巴士班次,方便乘客出行;
(3)通过运用自动车辆定位技术AVL(Automatic Vehicle Location)监视巴士的运行,使得巴士之间保证适当的间距,避免前后巴士同时到达一个车站,尽量减少乘客的平均等车时间;
(4)适当增加车站之间的间距,减少巴士停车次数,从而提高巴士行驶速度;
(5)设计低地板巴士,实现平面上下车以节省时间,同时方便残疾人使用;
(6)将巴士漆成特别的颜色,车站做成特别的造型以便和其他普通巴士站相区别,增加系统特征;
(7)应用巴士信号优先技术( Bus Signal Priority,BSP) ,使巴士能够拥有优先权通过道路交叉口。通常方法是提前给予绿灯,延长绿灯时间,或者提供专门的信号时相以便巴士通过道路交叉口;
(8)开辟巴士专用道,使巴士同其他车辆在空间上相互隔离以减少对巴士行驶的干扰,在不
具备条件开辟巴士专用道的地方,巴士可以和两个人以上的共乘车辆共同使用共乘车道;
(9)将巴士加长或加大以增加载客量,大容量汽车将减少乘客的等车时间;
(10)特制的巴士拥有多个门以方便乘客更快地上下车;
(11)在上车前优先购票以节省上车后的购票时间;
(12)调整普通巴士线路使得普通巴士和巴士快速交通车站相衔接,以方便乘客换乘;
(13)巴士快速交通和周围土地使用相一致,提高巴士快速交通车站附近和沿线的土地使用密度以增加乘客量,同时缩短乘客到车站的步行距离。
未来的巴士快速交通将更多地采用光学导航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精确停车、和卫星定位等先进技术,使得系统功能更为完善,但是建设造价也将相应地提高。
3.3.3 BRT线路设置的技术适用条件
根据BRT与其它公共交通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分析比较,BRT建设的经济成本和效益是显而易见的。本文着重对BRT线路设置的技术适用条件进行探讨分析。BRT线路设置需满足的主要技术条件包括客流量、公交行驶速度和道路通行条件。
客流量
BRT运送运输的客流量是线路开设是否合理可行的重要衡量指标,客流需求过高则因BRT的设计运输能力有限而不能满足需求,客流需求过低则失去了设置的意义,造成道路空间资源的浪费,因此设置BRT线路要考虑BRT的最大运输能力和最低客运量。BRT的最大运输能力主要受车辆容量、发车间隔和车站停靠能力制约。车站停靠能力与车位数量及有效利用率、车辆到站分布规律、车辆动力性能和上下客量有关。当车辆以最小车头时距进出站时停靠能力最大。当单车容量、高峰满载率等因素一定、停靠能力能充分满足进出站需求时,理论上以最小车头时距为发车间隔则BRT的断面运输能力最大。实际情况中路口信号和横向干扰等因素对发车间隔的波动性、满载率的均衡性和车位有效利用率会产生影响。BRT的最大运输能力如下所示: 南京市新型公共交通系统适应性研究(11):http://www.751com.cn/zidonghua/lunwen_2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