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公共组织同样追求效率
公共组织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非盈利机构,追求公共利益是其根本目的。行政学家英格拉姆曾表示:公共组织的公益性和私人部门的效率第一是冲突的,他认为公共组织是不能追求自身的任何利益。但随着全球化脚步的加快、国家竞争的加剧等外部条件影响,公共部门想要更好地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立足,必然要向私人部门学习如何运用投入——产出比,其中投入是指投入的金钱、时间、人力、物力、精力等等,产出即是得到的收益、声誉、质量等等。英国政府曾围绕“四大E”来追求绩效,分别是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益(Effectiveness)、公平(Equity)。公共部门根据“4E”建立可观测、可测量的绩效考核体系,对组织个人进行考评,一方面最大程度满足社会公众的利益需求,另一方面也注重组织工作完成后业绩回报率、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
公共行政理论的先驱威尔逊曾提出:“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尽可能高的效率。”最理想状态就是公共组织在为社会公众服务时,要尽可能降低组织运行成本和人员成本,并在获得全民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可适当获取组织自身的利益。这部分自身利益既可以用于组织自身规模的发展、维持组织更有效的运行,也可以用来激励官僚模型中的“经济人”。
3.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管理上的相通性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假设就是管理通则论,即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管理在本质上是相似的,“管理就是管理……用于组织和激励成员,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都适用。”这是由于,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管理功能是一样的,进而管理人员就需要相同的管理概念、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等。所以,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并没有特别重要的差异,进而,如私人部门的雇佣代理、降低交易成本等在政府的管理中也同样适用。[3] 私人组织的效率普遍高于公共组织这是一个事实,因此公共部门想要大大提高公共管理的绩效,只有借鉴私人部门的自由市场的竞争机制,学习商业部门的管理技术,根据消费者取向来制定标准,才能有可观的绩效。
事实上新公共管理所主张的管理通则论或一般管理论,没有分清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本质,其实它们二者是不同的。管理通则论有一个致命错误,那就是它忽视了公共行政中“公共”性,导致公共行政不能体现公共性,进而使管理失去了公正性,最终失去了价值。
由于管理活动本身具有共性,因而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在管理上有着天然的共通之处,二者都遵从一般管理的规律。例如,都需要制定管理目标,实施具体方案,监控和评估执行进程;都要对人力资源、组织资源、信息资源等内部资源进行整合来实现管理目标;都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管理方法和技术也是大同小异。其中德鲁克认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都应该采用相同的管理方法即目标管理法。“部门只有在好的制度下才可能高效完成任务,这并不依赖于部门领导者本身。” 这就要求公共部门一开始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4]
(二)公共组织引入激励机制的意义
1.宜于提高公共组织的绩效。希克斯曾经这样定义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是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组织,但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是根据消费者取向来决定的,而是由政府部门来决定的。实际情况是,这种决定权大部分掌握在政府机构的公职人员手中。于是,如何甄选、培训、教育和保障这些公职人员就成了政府部门有效、无私地行使决定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