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教育生态理论
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20世纪20~30年代起源于德国和日本等国家,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教育生态学就是在研究教育问题的时候引入生态学的理论,从而教育问题相关研究更深入、全面和系统。它把教育的生态环境与教育相联系,主要研究研究教育生态系统中各因子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机理。
教育的生态结构是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面组合而成的。教育宏观生态包括以整个世界为范围的超级生态圈和以各个国家疆域为界分割成的大生态系统。教育中观生态是以地区为研究范围的生态圈,这个地区可以是几个省、一个省、一个市等。教育的微观生态则缩小到学校、教师、设备乃至坐位的分布对于教育的影响,以亲属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乃至学生个人的心理状态对教育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以国家为单位的宏观教育生态系统,但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也涉及到中观教育生态和微观教育教育生态。
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生态学被划分为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和生态系统生态四个层次。教育生态学借鉴生态学的知识来研究教育问题,因此教育生态可以分为个体教育生态、群体教育生态、系统教育生态,并且这几个层次是紧密联系的,在讨论农民子女教育公平这一课题时,个体、群体、系统这几种生态系统都会有所涉及。
另外,教育生态学中的几个重要原则对于义务教育后教育问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一是教育的限制因子定律。在生态学中,把能够影响、限制生物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子定义为限制因子或主导因子。教育生态学则将限制因子从自然因素扩展到社会因素,从物质因素扩展到了精神因素。在研究义务教育后教育生态的时候,限制因子的研究是及其重要的,因为限制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对于义务教育后教育的发展影响重大。同时限制因子是及其复杂的,因为限制因子是变动着的,并且义务教育后教育生态环境中几乎所有是我生态因子都可能成为限制因子。“对于任何教育生态系统来说,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是能量流和信息流。”
二是耐性定律与最适度原则。谢尔福德在耐力生态学的研究中提出了耐性定律,他指出有机体在一个地区的出现和成功生存依赖于各种需求的满足程度,接近有机体耐受极限的任何一种因子无论是过度还是欠缺都对有机体的发展和生存有影响。在耐性定律的基础上,梅耶又提出了最适度原则,即有机体在忍耐区间中间有某一区间是最适合有生存和成长的。就教育而言,教育生态也有其承受能力和耐受度,如果系统外部的条件达不到这个限度,会影响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因此中国义务教育后教育的发展状况,比如说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等都要与该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另外义务教育后教育有其特性和最适合的外部环境,只有在最适合的土壤中,义务教育后教育才能获取良好的发展,义务教育后教育公平才能实现。
三是教育的生态链法则。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通俗地讲,就是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就像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能量转化的食物链,教育生态系统中也存在能量、资源和信息转化的教育生态链。义务教育后教育系统给企业、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传输人才,给受教育者传输知识和经验。而企业、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又向义务教育后教育系统传输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后教育的发展壮大。这些主体之间关系复杂,构成了义务教育后教育生态的能量转换链。这种义务教育后教育生态链能否促进义务教育后教育公平的良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则与教育生态链中能量、资源的传输和转换数量、质量、形式、途径等有密切关系。后文对义务后教育原因的分析和政策建议提出都与教育的生态链法则密切相关。(如图2-2所示)
- 上一篇: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文献综述
- 下一篇:论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激发和培养
-
-
-
-
-
-
-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