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首先应该整理出规范的“副词+名词”语法内容,加以梳理,对学生进行正确教育。另外,应进行针对留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研究,得到实际教学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帮助。从而科学地指导学生,使他们可以正确使用这一语法搭配。
鉴于“副词+名词”是一个大类,本文以“很、太、比较、非常”为例,从“程度副词+名词”这一小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分类,并结合调查问卷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2 “程度副词+名词”的来源及分类
“程度副词+名词”是“副词+名词”的一个小类,贯穿于其发展的始终,通过对“副词+名词”历史的研究,可以看出“程度副词+名词”的发展历程。另外,对于“副词+名词”这个结构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副词和名词都能够在一起搭配,这些搭配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和制约。对于“程度副词+名词”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我们需要对“程度副词”和“名词”进行分析研究,对它们进行粗略的分类,为对外汉语教学打下基础。
2.1 “程度副词+名词”的来源
对于“副词+名词”这个结构来说,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语法学界普遍认为这“副词+名词”是错误的,认为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但是,从历年来各位学者的著作中可以略窥一二,看这一种非常规语法是怎么一步步被人肯定的。最早提及这一结构的是黎锦熙(1924),他认为:副词是“就事物的动作、形态性质等,再加以区别或限制的;所以必附加于动词、形容词或旁的副词等。”所以副词不能搭配名词,只能搭配动词或形容词之类的词语。
胡裕树(1981)明确指出:“副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但不能修饰名词(这一点区别于形容词)。”
方华(1986)认为:“真正的副词是不修饰名词、代词(即体词)以及名词性的结构(数量词、数量名结构等)的。”可见,这一时期的主流意见是否定“副词+名词”结构的合法性,学者们主要认为这种语法现象是不合乎传统的,是不正确的,更不值得向大众提倡。
在同一时期,虽然大部分学者对其持反对意见,还是有少部分学者对其持支持态度,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多样性。首先明确提出副词可以修饰名词的是张静(1961)。1962年,邢福义在《中国语文》第5期上发表了《关于副词修饰名词》一文,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研究“副词+名词”结构的开端,从此,“很女人”、“很青春”、“非常现代”等程度副词和名词搭配也开始受到重视,更多学者对其青眼有加。后来,又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探究。如李珠、马真、王素梅等。
而在九十年代以后,研究“副词+名词”的学者越来越多了。如张谊生(1996)认为:“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在现代汉语中是客观存在的。”得益于网络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这种现象的研究处于蓬勃发展的趋势。
- 上一篇:中高级留学生报刊标题阅读现状浅析
- 下一篇:小学后进生归因与转化
-
-
-
-
-
-
-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