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应该具备的学生观
2.1.1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以人为本
其实我们很容易发现,当下的教学关系大多是老师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却是被动地接受。教学的目的说直白点,说“肤浅”点,是学生最终能够学到东西,那么作为教师,我们的“教”必然要服从学生的“学”,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为学生而产生,以学生为根本。思考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学习效率、学习热情、学习成果,因此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启发做好一名带路人,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适可而止地点拨让他们自己领悟。
自古以来的老师好像都是高高在上,老师的话就是金口玉言,学生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规定”去学习。我们都会更多地站在自己教学的角度去安排教学内容,而忽视学生接受教学内容的规律。音乐课更加不能这样,音乐艺术应该是快乐、轻松、阳光的,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不说,学生对音乐课的喜好程度也会降低,甚至使学生不敢再接触音乐。因此,明确教学活动的主体,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把每一位学生当做自己挚爱的亲人来对待,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非常重要。
2.1.2 学生是正在成长着的人
教师要明白很重要的一点:学生是正在成长着的人。他们都是孩子,孩子都有好玩的天性,会都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林林总总的问题。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教师能够乐观地看待学生的天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那么学生就会更加自信,更早一点发现自身的价值,同时,这对教师本身,也有积极影响。
此外,教师应尽量避免消极语言对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一个人在心理上受到创伤的后果往往比肉体上受到伤害情况严重得多。如果学生考虑问题不周,行为莽撞或有不合规范的反应和举止都是可以教育好的,要求学生十全十美,对学生求全责备是与发展的观点对立的。不完美、有缺点才是真实的人,才是正在成长的人。教师有责任想出积极合理的办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调整学生发展的方向,促进学生更好地进步,而不是抱怨和责怪学生。
2.1.3 学生是独特的人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德国哲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的经典语录: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的确,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着他人不擅长又可能没被发现的领域。教师万不可只把学生的能力定义在所谓的成绩当中,每一个学生除了学习以外,还有他们自己的情感世界。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技能,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其他方面给予积极的指导与影响,这方面包括交往、创造、追求、价值判断、意志力、道德品质、情感情绪、行为能力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学生不同于成人,有他们独特的群体特征。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都和成人有明显的不同。由于受信息传播水平和坏境的影响,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丰富,一般来说,到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视野就比较开阔了,独立思维能力更强了,他们对外界事物敏感,反应迅速,思维开放,重视表现。作为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同时,关注并思考学生学习以外的表现,接受学生的独特性,及时加以启发采取措施,让学生信任你愿意与你真诚地沟通,帮助他们找到兴趣和目标,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