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厌恶作文。由于中学作文的命题脱离学生现实生活,许多学生又不愿套用老师的作文公式,所以往往两堂作文课学生半厌烦半情愿的玩玩写写,搜刮尽脑汁也没有写出来一篇完整的作文。每当作文课的铃声一响起,学生们就感到无比的厌烦,就像一个学生说的:“当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作文题目,全班一片嘘声,好像要抵制灾难的到来一样。”
其次是学生对作文抱冷漠的态度。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我觉得这次用心写了,反倒得的分数不高,而上次胡乱套用了几个名人轶事和古诗词便得了高分。所以作文还不如不学,反正得的分数都差不多。”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下,分数成了一切,得高分就是硬道理,作文素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而无所谓的词。
最后是对抗心理。有的学生作文写的不好,立意差,文采一般,甚至错字病句连篇,因此成了老师的批评专用户,进而产生了对抗作文的心理,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二)中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笔者曾听一位老师抱怨,每次作文课他收上来的作文有三分之一都是经典古诗词的无意义罗列。有的写到:“我喜欢读古诗词,因为读古诗词是快乐的,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奔放,有李清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闲情逸致,也有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生活哲思”其实只要表达的是真情实感,这样的语句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事实是许多学生都是为了凑字数或者增添所谓的文采,实在无话可说才采用的这种方式,想一想,全班三分之一甚至以上的学生都这样写时,岂不是很可怕。正像一位高考作文阅卷人说的:“首先采用这种方式写作的学生着实令我耳目一新,我给了他高分,可后来者效仿,这样写的人越来越多了,缺乏真情实感,看的我都想吐,还谈什么高分。”这种不真实的千腔一调的文章有人将其概括为“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的“四不现象”。[1]
二、对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现实情况,有人将其概括为“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学生作文水平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应当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来分析。
(一)教师不科学的作文教学方法是首要原因
1、缺乏科学明确的作文教学目标
目前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没有科学统一的中学作文教学标准,教师实行想当然的作文教学,往往以课本教学进度为准,见空穿插,随意性强,不符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科学规律。许多语文老师干脆遵循应试作文的教学目标,说“中考、高考怎么出题,我们就怎么教。”于是练习考题成了作文教学的一切。进而产生了猜题押宝、投机取巧的教学心理和迎合考官的附庸心理,比如主张什么要写光明面,绝不能表现学生的心理灰暗面,强调能歌颂就不要去揭露等等。“就是通常所谓的八股式教学和范文训练,形成了贯穿整个学生阶段作文教学的制式体系。”[2]这样只能使学生逐渐失去表达自我的能力,在模仿中迷失了自我,逐渐变得雷同。科学目标的缺失导致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陈腐,过分注重纯章法、纯技巧的重复训练。
2、作文命题守旧和评改方式僵化
目前中学作文往往是教师命题,学生依题作文,而且教师命题不是老套,就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也不问问学生们是否感兴趣。比如说我家的小狗、难忘的一件事等等命题不知延续多少年了,还依然流行。还有的作文命题往往向主流价值观和社会发展规则靠拢,大而空的定意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像什么力行厚德载物、论诚信经营的价值等等,笔者不是不认同主流正确的价值观,而是主张作文命题要合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至于作文的评改则基本上是老师包办,要么精批细改,细到一个标点一个错字,要么热情消减精神不足,随意的给学生打个分数或写几句模式化的评语就算了事,而学生则只看看分数便束之高阁。
- 上一篇:情绪认知风格对学生图形推理能力的影响
- 下一篇:盛新凤“和美”语文教育思想研究有感
-
-
-
-
-
-
-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